中国智造,未来已来 | 先健奏响血管腔内治疗创新乐章@LINC2022(上)

发布时间:2022.06.27

脉瘤中的应用G-Branch™支架在复杂胸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



1.png

胸腹主动脉瘤的传统外科手术极具挑战性。由于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分支动脉重建复杂,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郭伟教授团队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联合先健科技共同研发出适合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以下简称G-Branch™)。


2.png


G-Branch™采用内嵌与外翻相结合的混合分支设计,最大化拓宽了器材的解剖适应症;主体支架近远端直径差异化和半释放设计,提高了分支重建过程中的手术安全性;预置导丝便于术者重建分支,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清晰的标记使定位更加方便准确;良好的主体支架柔顺性,更好的适应扭曲的血管形态;齐全的规格型号可充分满足临床需求。本次会议上,郭伟教授再次代表中国创新登上国际舞台,向全世界展示——G-Branch™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的临床应用病例。

科学且合理的设计使得G-Branch™在FIM研究和GUARANTEE研究(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临床研究)中取得了非常优秀且可靠的试验结果。目前已完成的FIM研究初步表明了G-Branch™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AAA)、肾上腹主动脉瘤(S-AAA)和近肾腹主动脉瘤(J-AAA)的同时全腔内重建多支内脏动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FIM研究

6个月随访(N = 15):无内漏、截瘫,无分支动脉狭窄和闭塞。

12个月随访(N = 14):无内漏、截瘫,无分支动脉狭窄和闭塞。

GUARANTEE研究

GUARANTEE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该产品腔内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样本量73例(竞争性入组)。截至2022年5月20日,GUARANTEE研究共完成23例入组,其中Ⅳ型占比52.17%(12/23),技术成功率为95.6%(22/23)


Ankura™支架自显影定位法体外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1.jpg

随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技术和装置的迅速发展,TEVAR的适应证被扩展至主动脉弓。目前已有多种用于主动脉病变的体外开窗(PMF)方法,然而仍存在开窗未对齐、近端内漏和补救植入烟囱支架的风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舒畅教授团队介绍了一种新的开窗方法——支架自显影定位PMF技术(S-F技术),利用支架本身的不透X线标志来指导开窗和定位分支动脉。


4.jpg


该技术利用Ankura™支架特有的8字和大弯侧加强筋,为体外开窗定位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3D融合技术和正确的X线投射角度(40-50度),进一步增加对位准确度,使得对位成功率更高。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外9个中心,应用超过500例,临床效果表现优异。

S-F技术利用支架中不透X线的标志作为TEVAR中的PMF标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开窗方式,术后生存率和分支动脉通畅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SF-TEVAR是主动脉弓腔内重建中保证分支动脉通畅的一种可行替代方案。


Futhrough™新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破膜系统在TEVAR原位开窗中的应用



5.png


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凭借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认可,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的病变占全部胸主动脉夹层病变的2/3,但由于人体主动脉弓部通常因其锚定区不足且解剖位置特殊,一直以来是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难点,尤其是弓上三分支动脉的重建,通常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团队,联合先健共同研发出用于行原位开窗术对主动脉分支血管重建时,对主动脉覆膜支架进行破膜的Futhrough™主动脉覆膜支架破膜系统(以下简称Futhrough™)。


6.jpg


该器械包含导管和穿刺针,穿刺针由针头、柔性金属针管和手柄组成,穿刺针头连接柔性的中空螺旋针管,可以顺应弯曲的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同时提供导丝通道,便于穿刺成功后导丝进入。穿刺手柄可以调节穿刺距离,避免误伤组织。


7.jpg


行原位开窗术时,首先根据DSA造影释放主动脉弓主体支架,利用相应导管和导丝将Futhrough™送入目标分支血管,刺破已释放的主体支架,再利用球囊扩张穿刺点形成可供血液流通的“窗口”。随后,沿破膜系统所预置的导丝送入主动脉弓分支支架,穿过破膜预留的“窗口”并释放,完成弓部分支血管重建。

该原位开窗技术具有不改变生理血流方向、最小化内漏风险、定位难度相对较小等优势。Futrough ™主动脉覆膜支架破膜系统在TEVAR原位开窗技术中的应用,将助力实现更安全、有效的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腔内重建治疗。



8.jpg


讨论环节


在会议的讨论环节中,该场会议的主持和讨论专家,来自西班牙的Vicente Riambau教授、来自德国的Nikolaos Tsilimparis教授和Ralf Kolvenbach教授均对先健科技的创新产品深感兴趣,并与郭伟教授、符伟国教授围绕产品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最后,Vicente Riambau教授表示,非常期待先健科技更多创新的血管介入产品可以在欧洲上市,为广大有需要的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总结


作为行业领跑者,先健以助力血管外科专家解决临床实际需求为己任,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学术推广。LINC2022,先健持续搭建国际学术沟通桥梁,联结国际创新前沿,让海外专家看到中国血管疾病腔内治疗技术正快步走向世界前列。

 未来,先健将继续携手行业专家,共同推动我国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技术及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筑牢强国根基,共享健康生活。

扫描关注公众号